最近你應該經常聽到「MBTI 人格測驗」這個詞。或許你已經知道自己是 INTJ、ENFP,或 ISFP;甚至會和朋友開玩笑說:「你真的好 INFJ 呀!」不少人還會追蹤 MBTI 的社交平台頁面,每天閱讀與自己性格相關的分析。那你有沒有想過,為何一個性格測驗能夠紅遍全球?甚至足以影響我們對自身的認識與認同感?
其實背後的原因來自於人類天生的一種心理需求,心理學上稱之為「自我認識動機」(Self-knowledge motivation)。我們的大腦本能上抗拒「不確定」的狀態。當我們對自己所屬的類型一無所知,而身邊的人卻都找到歸屬感時,便容易產生迷惘與焦慮。MBTI 只需簡單的四個英文字母,便能為你提供一個「屬於你自己」的標籤。當你看到符合自己特質的描述時,心中往往會想:「對呀,這真的就是我!」那種被理解的感覺,能讓人感到安心與慰藉。
因此無論是在 IG、Facebook 還是 YouTube,當我們看到與 MBTI 有關的內容時,便會不自覺地愈看愈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