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塞司博士有一個習慣,總是在午飯後坐在門前曬會兒太陽。他家的一隻母貓也在陽光下安詳地打着盹兒。
太陽一步一步向西移,漸漸被拉長的樹影擋住了母貓身上的陽光。
母貓醒了,踱到另一塊有陽光的地方,重新躺下來再打盹兒。
每隔一段時間,貓都會隨着陽光的轉移而不停地變換睡覺的場地。
這一切在我們看來司空見慣,自然而然,可是貓的這些舉動喚起了斐塞司博士的好奇心。
貓為什麼喜歡愛在陽光下呢?
對,是光和熱。
貓喜愛在陽光下,這說明光和熱對它一定是有益的。那對人呢,對人是不是也同樣有益?這個想法在斐塞司博士的大腦裏閃了一下。
就是這麼一閃,成為文明世界的日光療法的引發點。
之後不久,日光療法便在世界上誕生了。
斐塞司博士,也因為一隻睡懶覺的貓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其實在很多時候,天才和普通人的區別就僅僅在於是否能夠比別人多想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