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e

斐塞司博士有一個習慣,總是在午飯後坐在門前曬會兒太陽。他家的一隻母貓也在陽光下安詳地打着盹兒。

太陽一步一步向西移,漸漸被拉長的樹影擋住了母貓身上的陽光。

母貓醒了,踱到另一塊有陽光的地方,重新躺下來再打盹兒。

每隔一段時間,貓都會隨着陽光的轉移而不停地變換睡覺的場地。

這一切在我們看來司空見慣,自然而然,可是貓的這些舉動喚起了斐塞司博士的好奇心。

貓為什麼喜歡愛在陽光下呢?

對,是光和熱。

貓喜愛在陽光下,這說明光和熱對它一定是有益的。那對人呢,對人是不是也同樣有益?這個想法在斐塞司博士的大腦裏閃了一下。

就是這麼一閃,成為文明世界的日光療法的引發點。

之後不久,日光療法便在世界上誕生了。

斐塞司博士,也因為一隻睡懶覺的貓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其實在很多時候,天才和普通人的區別就僅僅在於是否能夠比別人多想一步。

選擇比努力重要
.
#希爾金句
#希爾商學院

一位雕塑家得到了一塊質地非常優良的大理石。他覺得這塊大理石很適合雕刻一個人像,於是,他拿起了鏨子。不知是因為緊張還是用力太忙,只那麼一鏨,他就敲下了一大塊碎屑。

雕刻家立即停下來,經過三天思索,他覺得自己難以駕馭這塊寶貴的材料,決定放棄構思好的雕塑。

他把這塊大理石贈給雕塑家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就是用這塊大理石雕刻出了他的曠世傑作《大衛》。
細心的觀賞者指着大衛背上一道明顯的傷痕,為其不能百分之百的完美而感到惋惜,並慨嘆先前的那位雕塑家有些冒失。

米開朗基羅糾正到:「那位先生已經相當慎重了,如果他冒失草率的話,這塊特別的材料早就不復存在了,而我的大衛像也就無從產生了。」

「這麼說你還要感謝那位雕塑家?」那人困惑不解了。

「是的,我要感謝他難得的認真,他的雕刻和放棄都是極其認真的。另外,我還要感謝他留下的那道傷痕,它無時無刻在提醒着我,將我的每一刀每一鏨都有千百倍的細心,不能有絲毫的疏忽大意。」

米開朗基羅充滿敬意地道出了他獲得成功的秘訣:汲取別人的教訓,認真地去做好手頭的每一件事。

你的成就
不會大於你的心態
.
#希爾金句
#希爾商學院

他是一位孤獨而窘迫的畫家,他一直夢想着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能夠出現在畫展的一個,然而失敗卻如影隨形的。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遭遇了無數的冷眼,碰了無數次的,除了理想,他依然一無所有。

為了生存,他在一家教堂裏找了一份修補壁畫的工作,由於報酬低廉,他只好借用一個廢棄的車庫作為臨時住所。生活的艱辛和工作的勞累他還可以接受,最痛苦的是每次熄燈後都有老鼠在房間裏亂竄,發出吱吱的尖叫聲。

也許幾年前,他會怒不可遏地隨手走起一件東西砸上去,但現在,生活的磨難已把他修練得心如止水。

反正睡不着,他索性趁着車庫外面透進來的一點光亮,觀察起這隻小老鼠來。

他發現這隻小精靈有着一雙光亮的小眼睛,充滿了機警和好奇,還不時表現出各種滑稽有趣的動作。

於是臨摹小老鼠就成了他渡過慢慢寒夜的最好方式。

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動物卡通形象——米老鼠就這樣平凡地誕生了。而這位年輕的畫家就是後來的莢國最負盛名的人物之一——才華橫溢的沃特·迪斯尼先生。

成功會不會如期而知,就看你能否領悟生活的真諦並善於利用稍縱即逝的機會,正如上帝送給畫家的那隻老鼠。

這是一個印度的醫生Jayshree Shukla對疫情萬般無奈,在臉書上的貼文:「一個人能夠保持社交距離,是一種特權,說明你國家有足夠的地方,能讓你跟他人隔離。一個人能夠洗手也是特權,表示你所住的地方有自來水,能有洗手液也是特權,說明你有錢可以購買。一個人禁足不出門也是一種特權,說明你有能力不出門工作還有飯吃。然而,防止新冠病毒傳播的大部份方法,只適合一些發達國家。有能力保持社交距離,禁足不出門的人都應該理解自己所擁有的特權,因為很多印度人並沒有這權利。」*照片為攝影師Faisal Azim走訪印度和孟加拉,攝下貧民居所的系列作品。

#辦法總比困難多
#珍惜已擁有的幸福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處事方式自然不同你沒錯,他也沒錯這就是人生,不一定「非黑即白」。
唯有學習別太快下結論當人人都願意了解對方角度,世界便會少一點紛爭,多一點諒解。

一戶人家有三個兒子,他們從小生活在父母無休止的爭吵當中,他們的媽媽經常遍體鱗傷。

老大想:「媽媽太可憐了!我以後要對老婆好點。」

老二想:「結婚太沒有意思,我長大了一定不結婚!」

老三想:「原來,老公是可以這樣打老婆的啊!」

原來即使環境相同,只要各人的思維方式不同,人生成果最後也各不相同。

因此不要輕言認命,不用向命運低頭,因為在最差的環境中往往都能生出最優秀頂級的企業家。

要轉變的不是環境或事情,而是我們「怎去看」事物的心境。

共勉之

在COVID-19疫情中經歷數月後,網絡上出現一封題為「我們可以從新冠病毒疫情中學會什麼」的公開信中:「冥冥中自有深意」

我堅信無論是好是壞,眼下所發生的一切事情背後自有深意。在我深入思考時,我想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新冠病毒對我們到底意味著什麼?

1)它提醒我們,人人平等,無論文化、宗教、職業、財富或名聲如何。在病毒面前,我們更是人人平等。或許,我們也該平等對待所有人。如果你不信,可以去問問湯姆·漢克斯。

2)它提醒我們,我們所有人的命運息息相關。這是對個人的影響,也是對大家的影響。它提醒我們,病毒不需要護照,因此我們所設置的虛假邊界幾乎沒有價值。它也提醒我們,我們雖眼下困難重重,但有更多人一生都困難重重。

3)它提醒我們,我們的健康是多麼寶貴,但我們的生活方式卻把健康拋之腦後,吃著無營養的加工食品,喝著化學物質污染過的飲用水。如果我們繼續無視健康,疾病終究還會困住我們。

4)它提醒我們,人生短暫,互幫互助才是真諦。幫助老人、幫助患者,才是我們真正該做的。不要把生命浪費在搶購廁紙上。

5)它提醒我們,我們的社會是多麼地物質至上。當困難降臨,我們才知道必需品(食物、水、藥品)才是我們的真正所需,動輒上萬的奢侈品給不了任何幫助。

6)它提醒我們,陪伴家人的重要性,也提醒我們,曾經錯過了多少團聚的時光。它迫使我們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鞏固家庭紐帶。「我們應該做的」

7)它提醒我們,我們的真正工作不是我們的工作,而是我們所做的,而不是我們被創造去做的。我們的真正工作是互相照顧,互相保護,互惠互利。

8)它提醒我們,時刻自省。不管你自以為偉大還是真的偉大,病毒可以使我們的世界頓時陷入癱瘓。

9)它提醒我們,自由意志的力量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我們可以選擇合作,選擇互相幫助,分享、給予、支持彼此。我們也可以選擇自私自利,關起門來只關心自己。事實上,患難見真情,此話誠不我欺。

10)它提醒我們,我們可以耐心等待,可以驚慌失措。我們可以保持理智,明白類似的情況曾經多次發生,災難也終究會過去。或者我們也可以恐慌,宣揚世界末日的到來,但這終究百害而無一利。

11)它提醒我們,這既是終點,也可以是新的起點。這可以是反思和互相理解的時期,我們可以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這也可以是一個循環的起點,陷入其中的我們,只有真正吸取教訓才能打破循環。

12)它提醒我們,我們的地球生病了。我們應該正視濫伐森林的嚴重性,就像我們重視貨架上廁紙消失的速度一樣。我們患病,是因為我們的家出現了異常。

13)它提醒我們,黑夜之後會有黎明。

共勉之

格局:「格」是內在的品格,「局」是外在顯現的胸懷。

做事要贏在細節,做老闆則要贏在格局

做事要跟進細節,事事計較,因為做事就是處理「理性」的事,若事做不好,成果就不會出來。

做老闆就相反,待人處事不能太小家太細節,對員工事事斤斤計較,員工就跟你來過準時下班,事事按本子辧事。對客戶對生意伙伴太計較,就顯得不願蝕底,沒有胸襟。

做生意就如建立王國:【得人心得天下】

員工跟老闆一起食飯,完餐後老闆說要AA制,員工錢照付,心中開始看不起這老闆,心中想「一個沒有錢請食飯的老闆,似乎公司也沒有什麼前景」。一流人材不會甘心長期跟隨「沒有格局」的老闆,只要檢視一下你核心團隊有什麼質素的員工,就反映老闆自己正是怎樣格局的人。

老闆對員工計較,員工對你更計較。老闆請員工食一餐飯,員工收到的不是一餐飯,而是一份尊重、敬重。當員工的心歸你,就願意無條件為公司獻上。我們要明白「每個人」追求的不只是三餐溫飽,更是一份「認同」一份「愛」。

因此我們做企業時,首要是學習建立格局,練習廣濶的胸襟,當每個員工、客戶及合作伙伴都渴望助你成功,我們就必定會成為大企業。

若能分辦何時要贏在細節,何時要贏在格局,這就是商業智慧了。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