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e

1964年,羅本島監獄來了一位新犯人。像其他犯人一樣,他一進門就被扒去衣服,換上了統一的囚服,上面寫著:第466號。 他是一個政治犯,所以被推進了一個不足4.5平方米的單人牢房。從此,他過上了“暗無天日”的生活。

陰暗的牢房,頭頂上吊著一盞昏黃的燈,每天被囚禁23個小時,僅僅在上午和下午各有半個小時的放風時間。他幾乎從來沒有見過羅本島監獄的太陽,也很少有機會感受到窗外的絲絲風聲,唯一能感知的只有灰頭土臉的囚犯,還有他們的呻吟聲。

羅本島監獄是個人間地獄,那裏的獄警動輒就對囚犯們揮起皮鞭,殘忍地在綻開的皮肉上潑辣椒水,大多數人都是在獄警的皮鞭和辣椒水下度日的。幸虧他是監獄長特別安置的要犯,要不然,他也一樣逃脫不了獄警
的魔爪。 已經記不清多少個日子,他幾乎每天都目睹兩個獄警拖著一個犯人,死屍一樣地從刑訊室出來,每次都看得他義憤填膺。他想改變監獄的現狀,無奈的是,身為要犯的他也是自身難保。

後來,他和眾囚犯被安排到羅本島監獄的採石場上去做苦工,每天在持槍看守的監督下拼命地搬運石頭,動作稍慢就有被毒打的威脅。另外,所有的囚犯只准逗留在這個採石場裏,一旦踏出採石場的邊緣,就會被無情地射殺。

由於石灰石在太陽的照射下具有極強的反光,長期在這種環境下生活的他,每天看到的只有刺眼的白色強光,以至於他的視力逐漸下降。 雖然他的視線逐漸變得模糊,但他的目光卻依然炯炯有神。

有一次,他利用放風的機會,大膽地向監獄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監獄的院子裏開闢一片園子!他的這一想法剛一出口,就被監獄當局無情地否決了。可是他並沒有灰心,幾乎一有機會就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經過了無數次的否決,大約過了5年左右,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監獄當局同意了在監獄牆腳的一片狹長地帶供他開闢園子,並且破天荒地給他提供了番茄、辣椒等蔬菜的種子。

羅本島監獄的院子裏從此多了一抹動人的綠色。他每天從採石場回來就潛心照料自己的園子。許多人都說他是監獄裏的“植物學家”,而他自己則把那片園子看作自己的心靈園地。每當採石場上的石灰石刺傷了他的眼睛,他就回到自己的園子四處看一看。那一片生命的綠色舒緩他眼睛的疲勞,消解了在採石場裏所遭受的疲憊和委屈。

可是由於氣候的惡劣,園子的第一季收成並不是很好,僅僅收穫了一籃子不怎麼紅潤的番茄。他一個也捨不得吃,都分給了自己的獄友和獄警們。

令人驚訝的是,自從有了這片菜地之後,整個監獄有了很大的改觀。每到放風時間,許多獄友都會幫助他來照料一下滿園的蔬菜,在獄警們不注意的時候,他們還能揣幾個番茄回去。

更令人稱奇的是,獄警們的態度似乎也變得和藹多了,因為他總是把新採摘的番茄發給獄友們,然後再由他們送到獄警們中,吃了犯人的番茄,獄警們拿鞭子的手也不再那麼蠻橫了。一個黑人獄警說「每當我莽撞地舉起鞭子的時候,我就想起了這是一群給我番茄吃的人,在我的眼裏不再有什麼囚犯,他們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人……」囚犯和獄警們的關係逐漸融洽起來,羅本島監獄不再是冷酷無情的【人間地獄】了。

這位第466號囚犯,在羅本島監獄整整種了18年的菜園,直至他被轉到另一家監獄。 這位第466號囚犯正是後來南非的黑人總統「曼德拉」。

他用幾隻番茄就讓整個監獄變得融洽起來,他不是在經營菜園,而是在耕耘人心。

一個團隊裡,人分為五種:人渣,人頭,人手,人才,人物。

1、【人渣】就是牢騷抱怨、無事生非,拉幫結派,挑起事端、吃裡扒外的破壞分子;

2、【人頭】就是不愛做事的人,只會出席成員其中一員,卻又可有可無,屬庸人之列;

3、【人手】就是安排什麼做什麼,不安排絕對不做,等著下命令的人;

4、【人才】就是每天發自內心做事,做事有責任、有思路、有條理,知道公司的事做好了,受益的是自己,同時真心為事業操心的人;

5、【人物】就是全身心投入,用靈魂去思考、做事,決心要和企業做一番事業的人!

人頭斤斤計較,人手需要引導
人才關注當下,人物放眼未來
發展要靠人才,做大要靠人物

若你擁有以下這樣的團隊,將無所不能無堅不催

一個字:做。
二個字:主動。
三個字:讓我來。
四個字:積極思考。
五個字:責任是我的。
六個字:有誰需要幫助。
七個字:目標一定會實現。
八個字:一切的工作為了愛。
九個字:我要成為多給予的人。
十個字:只有結果才能證明實力。

什麼叫團隊?
一起經歷過風雨洗禮、跌宕起伏、浴血奮戰、榮辱與共、艱難困境,依然迎難而上,創造奇蹟,那就叫團隊!

在創業帶領公司的過程中都會想推高盈利,並且渴望每個公司員工都能有這種想法,然而馬云在創業多年後卻有一番感言:

「千萬不要相信自己能統一公司中所有人的思想,那是不可能的。你會發現最少30%的人永遠不可能相信你我們不要讓同事爲「你」幹活,而讓他們爲我們的「共同目標」幹活,只要把所有人「團結」在一個共同的目標下,大家自然會為自己的目標努力。」

共同目標的意思是什麼呢?

我們要明白在員工的角度上,公司的目標「並不是」自己的目標,雖然大家口裡也會認同要達成公司目標,然而實際上「若不能達成」也沒什麼關係。關鍵就是:這不是「共同目標」,這只是老闆的目標!

創業者想得到更巨大的成就,就要有更廣濶的心胸,只要將「利潤與員工表現掛鈎」,這樣公司的目標便能成為員工「共同的目標」,當企業裡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目標而戰,而每個人的目標就是公司的共同目標,這樣的公司盈利怎會不增長?

不要企圖去統一「人的思想」,只要努力去統人「人的目標」

共勉之

2001年,我犯了一個錯誤,我告訴我的18位共同創業同仁,他們只能做小組經理,而所有的副總裁都得從外面聘請。

現在十年過去了,我從外面聘請的人才都走了,而我之前曾懷疑過其能力的人都成了副總或董事。

現在我深信:【態度比能力重要】

從馬云的經驗分享中我們明白到:或許我們今天沒有「名牌大學」的畢業證書,沒有「名牌企業」的工作履歷,然而只要我們今天擁有【好的做事態度】,就是:忠誠、謙卑、專注、用心、共贏、共建、無私,時間會一步一步去證明你的價值!

因此請不要妄自誹謗,認為自己不如人,原來生命始終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

共勉之

分店一變六全靠小學生道理管理 

莊偉忠一生人打過14份工,他說不會浪費時間在「冇嘢玩」的工作上,履歷比一般人精采。如創辦財務公司「安信兄弟」後高位賣盤,再去馬會捧紅「精英大師」。五年前,他獲新地(016)聯席主席郭炳聯挖角,出任一田百貨CEO。這位非一般上司,說自己致勝關鍵不是夠聰明、夠辣手,而是靠些「小六學生都識的做人道理」。
記者:吳綺慧

莊偉忠用了五年時間,把一田的分店規模由「一間變六間」,生意額升幾倍,商場加盟邀約如雪片紛至,最近更要在短短三個月內連開三間新店,屬近年百貨業少見之舉。說到改革一田的關鍵,莊偉忠卻淡然地說自己「只得兩三招」,都是些「小六學生都明白的基本原則」,例如當一個通情達理的上司吧。莊偉忠在一田上班的第一天,便決定取消每日的例行早會。
「明明返工時間係9點,個會就8點45分開,(公司)仲唔係想攞人着數?個會又無內容,只係例牌講下手頭上有乜工作咋喎。」結果莊偉忠出席一次後,即宣佈從此取消會議,全場同事立刻歡呼,「呢一刻佢哋知道,我唔係一般的老細。」

減省無謂虛耗 寧做實事

莊偉忠認為,一間企業的致勝關鍵,並非鬥銀彈、鬥捽數,他深信運用父母自幼教落的做人道理去做生意:有禮、誠懇、互信……一樣可以成功。「好簡單,一般公司職員每日花最多時間去做乜呢?檢討啦、俾人鬧啦、互相指責啦、發自己脾氣啦、去開會討論一啲根本無人控制到嘅嘢啦……每日就花40%、50%精力,去搞呢啲不事生產嘅嘢,咁生產力點會高?」

莊偉忠加入一田後,就是要盡量減少這些「無謂的虛耗」,消除部門間多餘的門檻,訂下公司整體策略後,信任並放權予下屬,絕少干預,從不捽數。「做老細就係要發揮下屬所長,而唔係妄想可以控制晒所有嘢,以顯示自己幾咁英明神武,帶領所有人出紅海!我的下屬才幹唔係特別高,但我哋絕不官僚、絕對有效率。你哋只用緊40%、50%時間做實事,我哋就用80%、90%,咁我咪砌低你囉!」

強調現金流好 暫不上市

一田每年的銷售目標,莊偉忠總把數字訂到「有咁低得咁低」,他形容是「可有可無」的程度:「老闆(新地)見到,都會話『乜又set到個數咁鬼低㗎』,但他心裏明白,無論我們寫到個數幾低,其實我們一樣係咁盡力㗎啫!」莊偉忠08年訂下的銷售目標,只是按年升3%,但最後該年生意增長幅度是37%。如是者,老闆亦任由他自由發揮。

生意正值高增長,一田會否考慮上市來體現價值?莊偉忠就斷言否認這可能性:「如果畀我話事就一定唔會,我哋cash flow咁好,又夠出名,上市嚟做乜啫?同埋上咗市,好多事做法唔同㗎啦。」觀乎甚多老牌企業,上市後為交數「捽餐死」,的確不像莊偉忠的作風。但願這些非他所能控制的情況,都不會出現。

訪問自【蘋果日報】

騎自行車,再努力也追不上跑車。
說明:「平台很重要!」

男人,再優秀,
沒女人也生不下孩子。
說明:「合作很重要!」

一個人,再有能力,
也幹不過一群人。
說明:「團隊很重要!」

想有保障,
買再大的水桶都不如挖一口井。
說明:「管道很重要!」

兩只青蛙相愛,
婚後生一癩蛤蟆。
公青蛙見狀大怒:怎麼回事?
母青蛙哭著說:
他爹,認識你之前我整過容。
說明:「瞭解很重要!」

「瞭解」應用「平台的方法,產生「團隊」「合作」,「管道」自然就會變大!

世界上有兩種錢非常奧妙,你花得越多,就賺得越多。這是學校老師不會教的事,讓我們來看看:

第一種錢:「投資自己學習及成長錢一定要花!」

如果我們把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從美國抓到非洲,並且不給他一毛錢花用,相信很快的,比爾·蓋茨還是會有錢。

他有的本錢就是他頭腦裡的智慧。換句話說,把錢投資自己的頭腦上,是最安全的理財,到哪裡都不會餓肚子。

也許很多人會反駁:「連三餐都吃不飽 了,負債累累,哪裡有錢再去學習呢?而 且學習也不見得立刻就看得到效果!」

這樣的人永遠都不會把錢投資自己的腦袋, 事實上如果真的一貧如洗,頭腦正是我們東山再起的最大本錢,更應該好好投資在這裡才對,因為腦袋窮人生就會窮。學習的花費看得見也有限,可是花在社會大學裡的學費卻可能讓我們傾家蕩產。

我們看到周遭好多人終其一生都在為錢所苦,永遠在補金錢的黑洞,實在是因為他們沒有看清事實。如果只顧看眼前, 而沒有而沒有站高一點往後看,一輩子恐怕很難有翻身的機會。 人生中的困境會不斷出現,直至我們成功學習這個功課,因此這個生命功課一定要通過自我摸索與自我學習,才能突破與躍進。聰明的人懂得通過學習以別人 的經驗為借鏡,避免自己重蹈覆轍多走冤枉路。所以我的看法是,學習的錢一定要捨得花,如何窮的狀況也要買本好書閱讀,因為提升知識及智慧後,我們自然能把錢賺進來。

第二種錢:「回饋的錢一定要花!」

回饋社會及回饋我們身邊的人的錢一定要花的,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T·清崎先生說,他的富爸爸深信「金錢是要先付出才會有回報的」,因此他自己在年輕時就養成一個習慣:「無論再困難都要定期捐出一點錢來回饋社會」,於是他越是付出後來越是富有。而他的窮爸爸總是說,只要有多餘的錢一定捐出來,然而終其一生,他始終都沒有多餘的錢。

無論自己如何再窮,世上都有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因此要儘量養成回饋社會的習慣。一般我會建議,有負債的人可以捐出月收入的2%,比如月入2萬元,2% 就是400元;而沒有負債的人可捐至少 5%,以月入2萬元來算,就是1000元。

如果這樣的回饋也有困難,那麼一條十塊錢的口香糖也買得起吧!下次當看到如此辛勞在為生活打拼的人,一定要有敬佩疼 惜的心,常常去試想或許我們的小小消費,就能成就他們全家的溫飽與快樂。如果你是一個賺錢的老闆,別忘了今天的成功是員工共同打拼的成果,好好回饋他們也是應該的。

懂得運用金錢就是智慧,我們要努力賺錢,卻不要成為金錢的奴隷。

共勉之

「商業模式的全球變革,事在必行,守著傳統生意,養活幾代人的您,有計劃過如何繼續擠身前浪嗎?」

有人說:馬雲太恐怖了….

銀行的老友們!狼來了!

【你的錢,以後是放銀行還是放支付寶?】

2013年6月13日,阿里巴巴支付寶正式推出「餘額寶」,可說就是逆天的節奏!明擺著和銀行搶生 意啊。同樣一萬塊錢,放銀行裡按活期利率算, 一個月只有三十多塊錢,而放在支付寶裡轉“餘 額寶”,一個月收益300~400元,你說,你會放 銀行還是放支付寶裡?通過“餘額寶”,真正實現 了平民理財、懶人理財。“餘額寶”其實是打著擦 邊球輕鬆地廢了銀行的壟斷,革的是銀行的命。 馬雲在中南海裡和溫總理講:“很多人恨我,因 為我們摧毀了很多昨天很成功的企業,一些既得 利益者對我很生氣,但我絕對不會因為你生氣就 不去做我認為對的事情,因為我們沒有把互聯網 當做一個生意,我們把互聯網當作一場革命。 ”其實這話他講了很多年,一直在做。

馬雲:天變了

世界在變,天已經變了。

傳統零售行業與互聯網的競爭,說難聽點,就像在機槍面前,太極拳、少林拳是沒有區別的,一槍把你崩了。今天不是來跟大家危言聳聽,大家都是朋友,互聯網對你的摧毀是非常之快的。

不是我厲害,是互聯網厲害。如果你增加兩萬名會員,你可能要買100畝地建商場,你要建巨大的倉庫,我只要一台電腦就夠了。所以我們的成本會越來越低,而效益會越來越強。

“雙十一”那天,191億銷售額是一個奇跡,1天1億筆交易是個奇跡,但最大的奇跡是1天7800萬個包裹居然給運出去了。

我再告訴大家,有些資料沒有對外公佈,2012年9月29日,海爾在我們這裡賣出了12000台洗衣機,一天拉斷了海爾的幾條流水線,而這只是我們“聚划算”做的一個小項目而已。可以想見,今後的商場會出現什麼結局?

我可以保證二三十年後,我們的孩子是不可能只拉著手去逛商場的,不可能!我都不去!但是他們會去看電影、吃飯、看戲、交流,這是所謂的體驗。

中國製造業要發生巨大的變化。今天你還在想“Made in China”,了,因為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以後叫“Made in Internet”,所有的零部件、採購都在互聯網上完成。剛剛我們的汽車節裡,有兩個小夥子造了一輛跑車,除了殼是模仿法拉利以外,裡面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在淘寶上採購的,這輛車破100多萬一點問題都沒有,他們還上車展了,最後以140萬人民幣賣掉了,叫“Made in Taobao”。

– 我們今年做到1萬億,3-5年內超越沃爾瑪不再是一個奇跡了。對於明年我們公司交易額有多少,我半點興趣都沒有,因為這已經是保證的事情了。

很多人輸在對於新興事物的四個態度:
第一是「看不見」
第二是「看不起」
第三是「看不懂」
第四已是「來不及」

對著互聯網的世界,讓我們都學習以聆聽的態度去了解,以肌渴的態度去學習,以謙卑的態度去向年青人學習,以創新的態度去創業。

互勉之

在創業的過程中,管理者不要害怕員工離開,負面的員工不換掉實在是弊大於利,狀態不好的員工若不挖出來,狀態好的員工就無法進來。

一個員工輕易離開團隊,是沒有責任心的表現。哪個團隊都有問題,哪個團隊都有優點,如果稍有不順或誘惑,就輕易動搖,無論怎樣這種人是不能託付重任的。

抱怨和埋怨團隊就是打自己耳光,說自己無能,更是在放棄機會!

過河拆橋的員工不可能心懷感恩之心,請不要留。創造利潤是你存在的核心價值,創業不是做慈善。

遇到外界的壓力就想逃,這樣的員工留了是風險,遇到問題請先思考,只反映問題是初級水平,思考並解決問題才是高級水平。

要跟這樣的人合作:

1、能始終跟著團隊一起成長的人。
2、對團隊的前景始終看好的人。
3、在團隊不斷的探索中能找到自己位置的人。
4、為了團隊新的目標不斷學習新東西的人。
5、抗壓能力強且有耐性的人。
6、與團隊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同甘共苦的,不計較個人得失,顧全大局的人。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強者,一種人是弱者。強者給自己找不適,弱者給自己找舒適。想要變得更強,就必須要學會強者的必備技能,那就是讓不適變得舒適。

如果我們學會這種思維,就可以做到很多事情。例如健身、學習新語言、閱讀書本、辭職創業等等,這些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不舒適」的事,可是由於大多數人都傾向於回避這種不舒適,不願忍受很多痛苦,以致最終得不到這些不適後的成果。

【想要得到別人所沒有的成就,就得付出別人所不願付出的代價】

每個人在人生中或在事業中都會有一些事情逃避去做,因此就會出現「拖延現象」,可是往往越是逃避越是拖延的事,卻是生命中成功致勝的關鍵。若我們發現自己「沒有變得更強」 ,會否是因為自己「一直都很舒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