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e

若一個人在電腦MS Office 的WORD內打了一篇文章,完成後列印出來看,發現有一個字錯了,他便在紙上用塗改液改好錯字。

第二天他把文章再列印一次出來,發現竟然也是錯的,於是他又再用塗改液改好錯字。

他心想會否是PRINTER的問題,所以他買了另一部PRINTER,誰知結果也是一樣。他心想是否電腦的問題,於是他又買了新電腦,誰知結果也是一樣。

其實在現實情況很多人也是一樣,沒有面對真正的問題。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中都與上司同事相處不愉快,卻一直認為是自己運氣不好,是公司不好,是女上司不好,是同事太多是非,卻沒有反思過是否自己的問題。

在事業上一直賺不到錢,因此不斷轉環境,轉工作,期望有新結果,卻沒有看到原來是自己一直做事不堅毅,經常逃避責任,以得過且過的心態去做事,最後得到賺不到錢的結果。

【一個不懂游泳的人,再轉幾多個泳池也不會因此而懂得游水】

選擇比努力重要,然而在每次做選擇前,要懂得先問自己是否在「轉泳池」,為自己找藉口逃避面對真正的問題。

共勉之

若一個創業者眼中都是敵人,那麼創業途上將荊棘滿途,以下數點值得大家參考:

1. 一定要爭得你死我活的商戰是最愚蠢的,懂得共贏才能做得更大,獲得更多;

2. 若眼睛中全是敵人,世界就全是敵人,無論是員工、是對手、是客人都是敵人的思維,怎能成就更大事業?

3. 商業競爭無可避免,只是在競爭的時候不要帶仇恨,寶馬與奔馳競爭多年卻沒有說過一次對方壞話,因此才能共分天下。帶仇恨的商業競爭只會導致失敗及被淘汰。

4. 競爭的樂趣就像下棋一樣,今日輸了只再來過就可,若失敗便退出市場,那麼擊倒自己的並不是對手,乃是自己弱的心。

5. 真正做企業是沒有仇人的,心中無敵,天下無敵。

共勉之

人生無時無刻都在銷售,不論是賣產品,賣服務,賣價值觀,甚至賣形象也好,我們都是不停地在銷售。

我深信我們自出生起每個人便都是銷售的天才,問題是經我們銷售後,令這事物(或自己)得到更多人喜愛,還是令更多人討厭。

一支平凡的筆放在不同的人手上能賣出截然不同的價錢,分別就在於我們賣的是「價值」還是「價錢」。

一罐可樂放在士多中只賣幾元,同一罐可樂放在五星級酒店餐廳中卻賣百多元,分別就是「價值」。
因此懂得銷售的人都在「賣價值」,不懂銷售的人卻在「賣價錢」,以為越平宜便越多人購買。

一支樽裝水在酒店賣上百多元算是極限,若是在沙漠中一個快要渴死的人,你想他願意出多少錢來購買這支水?

當我們明白什麼是「價值」時,我們便能將「價錢」賣得很高仍然有人追著來購買了。

共勉之

我們快樂是因為我們微笑,而並非因為快樂而笑

有一個小女孩吃早餐的時候,看見爸爸愁眉深鎖,悶悶不樂,便對爸爸說:「爸爸,我在報紙看過一段報道,說態度積極的人,辦事效率較強,身體健康也比一般人好,你同意嗎?」

爸爸回答說:「那當然正確,所以我每天都保持積極的。」

女兒再追問:「爸爸你今天為何不告訴你的臉,也要保持積極的態度呢?」

爸爸聽了女兒的話,臉上再展歡顏,並說:「你提醒了爸爸要言行一致。」

激勵的力量:着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我們快樂是因為我們微笑,而並非因為快樂而笑。」意思是行動往往能夠影響心態,所以選擇積極行動最為重要。

共勉之

九年前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我的生意受到很大的影響,那時我收到一封窩心的Email支持及鼓勵我,事隔多年回頭一看,果然每個困境都有生命的禮物,當年的困境讓我得到很多成功的種子,沒有當時的經歷,便沒有今天的我,也沒有今天的SC01商會及希爾商學院。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稱的獅子,來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謝你賜給我如此雄壯威武的體格、如此強大無比的力氣,讓我有足夠的能力統治這整座森林。」

天神聽了,微笑地問:「這不是你今天來找我的目的吧!看起來你似乎為了某事而困擾呢!」獅子輕輕吼了一聲,說:「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來的確是有事相求。因為儘管我的能力再好,可是每天雞鳴的時候,我總是會被雞鳴聲給嚇醒。神啊!祈求您,再賜給我一個力量,讓我不再被雞鳴聲給嚇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他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的。」獅子興匆匆地跑到湖邊找大象,還沒見到大象,就聽到大象跺腳所發出的「砰砰」響聲。獅子加速的跑向大象,卻看到大象正氣呼呼的直跺腳。獅子問大象:「你幹嘛發這麼大的脾氣?」大象拚命搖晃著大耳朵,吼著:「有隻討厭的小蚊子,總想鑽進我的耳朵裏,害我都快癢死了。」獅子離開了大象,心裡暗自想著:「原來體型這麼巨大的大象,還會怕那麼瘦小的蚊子,那我還有什麼好抱怨呢?畢竟雞鳴也不過一天一次,而蚊子卻是無時無刻地騷擾著大象。這樣想來,我可比他幸運多了,不是嗎?」

獅子一邊走,一邊回頭看著仍在跺腳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來看看大象的情況,應該就是想告訴我,誰都會遇上麻煩事。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反正以後只要雞鳴時,我就當做雞是在提醒我該起床了,如此一想,雞鳴聲對我還算是有益處呢?不是嗎?」

在人生的路上,無論我們走得多麼順利,可是只要我們稍微遇上一些不順的事,就會習慣性地抱怨老天虧待我們,進而祈求老天賜給我們更多的力量,幫助我們度過難關。實際上,老天是最公平的,就像祂對獅子和大象一樣,每個困境都有其生命的禮物。

共勉之

領袖 VS 老闆

事不關己VS.設身處地

在領導的眼中,員工猶如棋子,就算同事說「我不想做」、「我做不來」,老闆一句「我不管,這是你的問題。」員工就要做到。

 

 

作為領袖,他們卻會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他們會考慮員工的長處及能力,分派不同的工作,員工得心應手,又可以發揮最高效率。

「我」VS.「我們」

「我的公司今年營業目標達到…。」領導習慣把「我」掛在口邊。既然公司是「你」的,公司賺的錢都是「你」的,功勞又是「你」的,作為員工為何要為「你」打拼?

一個成功的領袖就是明白工作者這種心態,會讓員工感受到自己都是公司的一份子,公司是「我們」的,「我們」公司賺到錢,「我們」有功勞。員工在這種工作環境及氣氛,更有打拼的動力。

著重流程 VS.關心員工

「你為什麼不依照規定辦事?」在領導角度而言,流程可能大過天,公司定下了規定,大家便要依照規定做事。

可是有時事情往往迫在眉睫,難道事情殺眼前還要慢慢填表格申請?領袖不會這樣做,所謂流程可以因實際情況需要而改,在領袖眼中,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員工往往比規定更重要。

老闆VS.同事

領導永遠都自以為高高在上,往往視員工為「下屬」,階級觀念極重。領袖卻視員工為「手足」、「同事」,大家永遠共進退,為做好一件事一起努力。

短視VS.高瞻遠矚

領導往往都是短視,為眼前的利益得失著急。作為領袖,會作完善的長線規劃,在危機來臨前早已未雨綢繆。

下命令做事VS.一起去做

「你去做這個!」雖然大家身為上班族,依照領導指示工作是天經地義,可是經常聽到這種指令式的說話,很多上班族都會覺得「整天就是點人做事!」不服氣的情緒愈積愈多。

領袖的魅力在於懂得鼓勵員工一起打拼,多說「我們一起做好一件事!」、「大家一起來完成!」,可以令員工更有動力,不會感到孤軍作戰。

專管雞毛蒜皮VS.分工合作

「句子這裡應該用逗號」、「你的報告為什麼不是雙面影印?」領導往往愛管工作上的雞毛蒜皮事,這會令員工壓力大、煩躁不安,隨時令員工出現「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情況。

而作為領袖,會相信員工的能力,依照員工的能力分派最合適的工作,員工自由度更多,可發揮更高效率。

專搶功勞VS.感謝團隊

工作目標大成功,領袖往往會感謝團隊付出的努力,絕不會像領導一樣,不懂得感謝員工的汗水之餘,更會獨吞所有功勞。

望而生畏VS.德高望重

很多上班族都很害怕老闆,與老闆成為朋友?開什麼玩笑!老闆約團隊吃飯?最好不要叫我……。

而作為一個領袖,往往會得到團隊或其他人的尊重,大家都希望從領袖身上學到一招半式管理之道,他往往是大家「取經」的對象。

用完即丟VS.細心栽培

領導的思維是用盡員工的才能去完成工作,而領袖反而會發掘員工的潛能,並加以栽培,讓員工得以成長。

想擁有自己的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不少青年創業的原因。2位80後女生,先後創業,最終下場:一個結業,一個死撐惟仍未做到收支平衡。創業夢背後,他們都犯了創業3個錯誤,第一錯是未有詳細規劃;第2錯是定位不清晰;第3錯是太過理想化。

20多歲的Elaine,有一個創業夢。她曾經幫襯「Party House」,眼見屯門區缺乏同類型場所,加上投資金額門檻低,只要裝修企理,有賣點,認為應很快會回本,故決定於屯門開業。可是手上資金有限,於是打算申請坊間的青年創業基金,「結果過唔到關,批唔到錢。」

手頭緊絀,無阻創業決心,她於屯門工廈區鄰近西鐵站一個約1,000平方呎的工廈單位,經營Party House,租金、裝修及添置家具等,只花約65,000元,佈置與設計以簡潔舒適為主。開業後,僅周末生意較多,其餘營業時間卻較為淡靜,故開業4個月以來,仍未能做到收支平衡,「初時以為這區沒有這類『Party House』,開業後才知道已有好幾間。」為了開源,她兼營攝影服務,卻發覺幫助不大,定位又不清晰,可是仍有租約在身,以致進退兩難,她明白到「事前沒有做好詳細資料搜集,太過理想化」。

同樣抱有創業夢的Joanna,30多歲,她早年見網上手做蛋糕店大行其道,以為毋須申請牌照便可經營,「後來才知道是違法,覺得既然要取得牌照,不如以街舖形式去做,又剛巧見到有個街舖在招租,於是在大角咀租了一個地舖,當時租金並不算貴。」至今,坐落博文街的蛋糕店,地舖被業主狂加租,是6年前的3倍,加上食材價格不斷上升外,還要面對網上蛋糕店的競爭,生意大受影響。Joanna自己並沒有營運經驗,加上合夥人又離場,雖有同行前輩提點,可是她指已經「蝕夠」,今年9月已有結束營業念頭,不想再捱多1年,故選擇聖誕、新年旺季前夕結業,改為打工。

年輕人創業前,應做好資料搜集,了解行情,及審慎評估風險,若能透過各行業界代表,交換心得,對創業有實質幫助。

弟子問:「師父你對人有時打罵責問,有時又彬彬有禮,這裡面有什麼玄機?」
師父說:「對待[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罵,以真面目待他;對待[中等人]最多隱喻他,要講分寸,他受不了打罵;對待[下等人]要面帶微笑,雙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小,只配用世俗的禮節對待他。」

感悟:今天我能受得了何種委屈,決定我最後能成為何種人!

領導永遠不要跟下屬比技能,下屬肯定比你強。如果員工不比你強,說明你請錯人了。

第一,要比眼光:
領導若不能比員工看得更遠,這樣的企業是沒有前景的,自己也將地位不保;

第二,要比胸襟:
領導的胸懷是委屈撐大的,宰相肚裡能撐船,能容立各個高手才能組織更強團隊,沒有胸襟的領導旗下只有懂得奉承的弱兵,這樣的企業只有倒閉的下場;

第三,要比心理質素:
領導的抗敗的能力要比員工強,當員工軟弱時領導仍能震奮士氣,帶領員工回復信心,這種企業才能迎難而上,能過渡市場的各種動盪。

我深信一流企業,就有一流領導;
一流領導,就會吸引一流員工;

古人說:【修心、齊家、治國、平天下】一點不假

共勉之

一位立志在40歲非成為億萬富翁不可的先生,在35歲的時候,發現這樣的願望根本達不到,於是放棄工作,開始創業,希望能一夜致富。

五年間他開過旅行社、咖啡店,還有花店,可惜每次創業都失敗,也陷家庭於絕境。他心力交瘁的太太無力說服他重回職場,在無計可施的絕望下,跑去尋求高僧的協助。高僧了解狀況後跟太太說:“如果你先生願意,就請他來一趟吧!”

這位先生雖然來了,然而從眼神看得出來,這一趟只是為了敷衍他太太而來。高僧不發一語,帶他到僧廟的庭院中,庭院約有一個籃球場大,庭中盡是茂密的百年老樹,高僧從屋檐下拿起一支掃把,跟這位先生說:「如果你能把庭院的落葉掃干淨,我會把如何賺到億萬財富的方法告訴你。」

雖然不信,可是看到高僧如此嚴肅,加上億萬的誘惑,這位先生心想掃完這庭院有什麼難,就接過掃把開始掃地。過了一個鐘頭,好不容易從庭院一端掃到另一端,眼見總算掃完了,他拿起筲箕,轉身回頭准備掃起剛剛掃成一堆堆的落葉時,卻看到剛掃過的地上又掉了滿地的樹葉。

懊惱的他只好加快掃地的速度,希望能趕上樹葉掉落的速度。終於經過一天的嘗試,地上的落葉跟剛來的時候一樣多。這位先生怒氣衝衝地扔掉掃把,跑去找高僧,想問高僧為何這樣開他的玩笑?

高僧指著地上的樹葉說:「欲望像地上掃不盡的落葉,層層蓋住了你的耐心。耐心是財富的聲音。你心上有一億的欲望,身上卻只有一天的耐心。就像這秋天的落葉,一定要等到冬天葉子都掉光後才能掃得干淨,可是你卻希望在一天就掃完地。」說完,就請夫妻倆回去。

臨走時,高僧就對這位先生說,為了回報他今天掃地的辛苦,在他們回家的路上會經過一個谷倉,裡面會有100包用麻布袋裝的稻米,每包稻米都有100斤重。如果先生願意把這些稻米幫他搬到谷倉外,在稻米堆後面會有一扇門,裡頭有一個寶物箱,裡面是善男信女們所捐贈的金子,數量不是很多,就當作是今天你幫我掃地與搬稻米的酬勞。

這對夫妻走了一段路後,看到了一間谷倉,裡面整整齊齊地堆了約二層樓高的稻米,完全如同高僧的描述。看在金子的份上,這位先生開始一包包地把這些稻米搬到倉外。數小時後,當快搬完時,他看到後面真的有一扇門,興奮地推開門,裡面確實有一個藏寶箱,箱上並無上鎖,他輕易地打開寶物箱。

他眼睛一亮,寶箱內有一小包麻布袋,拿起麻布袋並解開繩子,伸進手去抓出一把東西,可是抓在手上的不是黃金,而是一把黑色小種子,他想也許它們是用來保護黃金的東西,所以將袋子內的東西全倒在地上。但令他失望,地上沒有金塊,只有一堆黑色籽粒及一張紙條,他撿起紙條,上面寫著:「這裡沒有黃金。」

這位受騙的先生失望地把手中的麻布袋重重摔在牆上,憤怒地轉身打開那扇門准備離開,卻見高憎站在門外,雙手握著一把種子,輕聲說:「你剛才所搬的百袋稻米,都是由這一小袋的種子費時四個月長出來的。你的耐心還不如一粒稻米的種子,怎麼聽得到財富的聲音?」

偉大都是熬出來的,為什麼用熬,因為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委屈你得承受;普通人需要別人理解安慰鼓勵,你沒有;普通人用消極指責來發泄情緒,可是你卻選擇看到愛和陽光,並在任何事情上學會轉化,消化;普通人需要一個肩膀在脆弱的時候靠一靠,而你卻是別人依靠的肩膀。

孝莊對康熙說:「孫兒,大清國最大的危機不是外面的千軍萬馬,最大的危難,在你自己的內心」

感悟:最難得不是別人的拒絕與不理解,而是自己願不願意為夢想而作出改變!生活總是現實的,窮人用懸崖來自盡,富人用懸崖來蹦極(笨豬跳:Bungee Jumping),這就是窮人與富人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