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e

搶劫犯變孝順乖乖仔一提起古天樂,人們想到的是他英俊帥氣的形象,及其塑造的經典熒幕角色《尋秦記》裏聰明機智的項少龍,《神雕俠侶》中亦正亦邪楊過,還有《河東獅吼》中瀟灑儒雅的陳季常等等,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謙卑低調的基督徒。

古天樂在基督教中學唸書,受到信仰的熏陶。他應台灣出版社之邀,曾寫作了自傳式的寫真書《尋樂記》,在書中談到生活與信仰。小時候,他和弟弟最愛遊泳,只要聽說要去玩水,前一天就開始就和弟弟祈禱,希望天公造美, 求隔日千萬別下雨。他在書中還坦誠地披露了二十歲時坐牢的前因後果和獄中的生活點滴。「當時的我二十歲,年輕、有大好的未來,但是身邊卻圍繞一群不務正業的朋友,沒多久即惹禍上身。那時講義氣願意承擔一切,而換來的卻是因為搶劫一位女子而成為他人眼中聞之色變的搶劫犯。」

古天樂說監獄「就像一個娛樂圈的縮影,裏面龍蛇混雜」。服刑時好友竟然橫刀奪愛,古仔大受打擊在獄中打架,每打架一次,加刑一個月,最後刑期由原來的一年多變兩年整。那段期間,耶穌基督是他最大的支柱。「其實在裏面我最大的支柱是耶穌基督。偶爾在禮拜六、禮拜天都會去上課,有一次我真的被一個人感動了,那是一個70歲的修女,她每次和我說話都會說到自己哭,教我怎樣做人,不是只講她自己的事,常常見到她熱淚盈眶,溫柔地說:『人生經常面對不同的挫敗,只要有勇氣,敢去面對,敢去承認,總有一天會再次站起來。』那時我的內心不停地翻滾,不僅是因為她的話,更是為她心疼我所落下的淚。 」他書中寫道。「真的好感動,深深感到她是真的掏心出來教我,我對自己說你如果這樣都還不聽話,真的不是人!我清楚了人始終要長大,不可以永遠躲在自己的軀殼裏,在原地踏步。她影響了我的一生,後來我遇到朋友有錯,都會把修女的話拿出來說。出獄以後我做任何事都很拼命,因為我希望要是有天在街頭碰到她時,能夠抬頭挺胸地告訴她,我沒有令她失望。 」

古天樂在獄中找回了自己,出獄後努力工作,後來由於偶然的機會進入演藝圈。他一路星途順利,高價片酬,再加上廣告、代言、商演等機會,讓他吸金無數。然而,他並沒有專注享受自己的生活,而是默默低調地做起了慈善。有報道稱,他2008年因目睹四川地震摧毀了很多人的家園,甚至失去性命,學生讀書的地方也沒有了,因此成立了「古天樂慈善基金」幫助有需要的人。這些年,古天樂在中國內地內地捐建了61所學校,學校所在地都是內地比較偏遠的地區,主要用於幫助貧困的學生。當有記者問起這件事,他卻透過經紀人回覆說不想透露,只是本著做善事的心,不想講錢,也沒有目標要捐建多少學校。他還表示自己有少少成就,有能力就幫忙,他會一直做下去。

據悉古天樂除了捐錢,也會派專人監察工程進展,要求安全的建築。古天樂雖然身在光鮮的演藝圈,卻並不迷戀其中,是個戀家孝順的孩子。他和父母住在一起三十多年,始終不想離家。他在書中寫道:「有次到內地工作,打電話回家,聽到媽咪大叫:『兒子啊!怎麽樣啊?』話筒裏的那一端似乎很熱鬧,不斷地嚷著:『快把爐火關掉,湯快燒乾了……』令我覺得還是自己的家庭溫暖,很想趕快飛回去陪大家一起吃飯。那時我真的深深地體會到家人在我生命中的分量,我體會到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金錢,也不是事業,而是家庭。」

他的爸爸是早期粵語片的明星高峰,高大帥氣卻非常愛家。「基本上他和媽媽都很疼我和弟弟,一有時間他就會帶我和弟弟去旅行,而每次到了郊外,我們一家人就會照很多相。每一次看到爸爸攬住媽媽照相,媽媽都甜絲絲地笑,我就覺得他們好恩愛。所以一直到現在我都覺得,愛情可以天長地久,就是他們身上看到的。」

古天樂和父母關係很好,平時總會留意老人需要什麽,哪些東西需要更換,然後給他們買合意合用的禮物。他還會幫爸爸他辦生日酒,買他愛吃的東西帶回家給他,或是盡量多的和他說說話,陪他出去走走。 他謙卑地認為,這都是作為兒女應該做的,談不上是孝順。「很多人說我孝順,只是我覺得照顧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是人類生存的規則,並不需要特別的讚美,因為爸爸媽媽在我們小時候也是照顧我們的起居飲食、提供住所,當我們唸書時給零用錢,因此我現在買了一棟大一點的屋子給爸媽住、賺錢給他們花、也是應該的,而不是孝順。」

從古天樂的故事我們可以學習到,聖人都有過去,罪人都有將來,若今日我們做得未夠好,甚至是做錯了事,只要我們願意回轉過來,仍然能擁抱將來的成就。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讓自己過不去的,只是自己。

共勉之

阿爾卑斯山上的小屋裡住了一個獵人。

獵人養了一隻老鷹,幫助他狩獵;也養了隻鸚鵡,還教會鸚鵡說話。

閒暇時,獵人也喜歡逗弄鸚鵡,消磨時間。春季某天山下小鎮趕集,獵人把醃漬好的獵物肉品準備好,打算換一些生活必需品。獵人高高興興帶著老鷹和鸚鵡到市集。可是由於匆忙,獵人在途中滑了一跤。滑了一跤不打緊,原本停在他肩上的老鷹受到驚嚇,急忙飛起,利爪不小心把獵人抓成大花臉。獵人難得下山,一年見不到幾次朋友,在與朋友見面之前,居然被弄得破相,不由勃然大怒。獵人不由得和鸚鵡嘀咕,數落老鷹的不是。

鸚鵡說:「我平常看老鷹就一臉兇巴巴的樣子,雖然他能幫你打獵,主要還是你出力;我看啊,倒不如養幾隻雞,雞不但溫馴,你打獵時,雞還能生殖,一舉兩得。」獵人聽了,心裡受到鼓動,在市集就用老鷹換了五隻雞。

回到山上,獵人照鸚鵡的方式打獵、養雞。阿爾卑斯山區實在太大了,沒有老鷹的幫忙,獵人無法掌握獵物的行蹤,以致於整個夏季秋季都沒什麼收穫。冬天到了,不習慣山區氣候的雞不但未如期繁殖,反而在嚴冬中一隻隻倒下。

獵人自己要過冬已經很難了,沒辦法管到鸚鵡,結果鸚鵡也撐不過嚴冬。

在我廿多年創業的過程中,看過不少人在考慮創業前都會出現這種「鸚鵡與老鷹」的問題。當我們遭遇問題時,總是詢問與自己比較親近的人的意見。絕大多數被詢問的人,或許無意進讒言,而總以自己的心態、能力、經驗,去解釋別人的心態、能力、經驗。故事中的鸚鵡,或許無意說老鷹的壞話,而鸚鵡的思考畢竟是鸚鵡,眼界畢竟是鸚鵡,能力是鸚鵡,經驗是鸚鵡,心態是鸚鵡,無論如何都只是鸚鵡,永遠不可能明白老鷹的角度。所以若我們需要詢問「關於老鷹」的意見時,應該詢問另一個有經驗的「老鷹」,而不是向一隻鸚鵡查詢意見,或許鸚鵡是你信任的人,而你得到的,或許只能得到鸚鵡的看法。

共勉之

哈佛商學院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一個現象: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境十分乾淨整潔;而不幸的人們,通常生活在淩亂肮髒中。

一個成功的企業,往往窗明幾淨;反之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一定有肮髒的角落。

於是哈佛商學院摸索出一個結論:你所居住的房間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實就像你的房間。此語一出,舉世嘩然,有不置可否的,有跌足頓悟的…

一間名叫「京瓷」的日本公司曾經一度經營不善,員工紛紛離職。總裁稻盛先生非常困惑,閑極無聊,於是每天在工廠裡獨自做清潔、刷廁所、割雜草。一段時間之後,他突然頓悟了企業存在的意義,並且改變了經營理念,從而令京瓷蓬勃發展起來。掃除力真有這麼大的魔力?的確,掃除看似一場簡單的體力勞作,實則內蘊深沉的人生智慧。通過打掃,我們可以放下高傲,學會謙卑。在忘我的工作中發現自己。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一個小小的“掃”字,甚至可以成為打天下的寄托與期冀。打掃的過程,就是處理、選擇、揚棄的過程,是你與環境的互動。整潔的環境明顯顯示你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清理家就是增長智慧,每當有煩的事和情緒時,請整理家吧!我們外在的環境是內在的投射!那些髒亂臭代表的是內在的負能量及情緒堆積。《動手:一周一小清理、一月一大清理。》讓環境變清爽、人住裡面自然舒適,幸福感自然增加,幸福感增加將帶來成功;而那些不幸的人,通常生活在淩亂髒亂的環境中!家裡的髒亂也帶來思想的混亂。清理家就等同於清理大腦中的垃圾,智慧自然會增長!我們路過垃圾場,習慣掩住鼻子快走。長期呆在髒亂的家就如住在垃圾場一樣。

“久入蘭室不聞其香,久住髒屋不覺其亂”

在垃圾場般的家住久,自然不會覺得亂或臭。並且髒亂容易引發身體的疾病,因此清理家居就等同於清理病菌一樣,這樣身體自然更健康!清理家就是提升正能量 電視劇中鬼屋都是長滿蜘蛛網、灰暗,而天堂則是光亮、富麗堂皇。你正在營造一個怎樣天堂還是地獄的環境給自己?一個人走路會非常輕鬆,可是如果讓你背上很多的東西,你一定走不動!家裡的東西塞得太滿,會導致家裡的視覺空間非常笨重,無法正常運作,更不可能帶來美好的感覺。將那些多餘的清理掉之後,所帶來的將是非常輕鬆輕爽的正能量!一個懂得整齊的人,能使一間普通的屋住得像豪宅一樣舒適;一個不懂得整齊的人,就算已經住在豪宅中,仍然將屋住得像垃圾房一樣。現在就立即開始執屋吧!

共勉之

若一個人在電腦MS Office 的WORD內打了一篇文章,完成後列印出來看,發現有一個字錯了,他便在紙上用塗改液改好錯字。

第二天他把文章再列印一次出來,發現竟然也是錯的,於是他又再用塗改液改好錯字。

他心想會否是PRINTER的問題,所以他買了另一部PRINTER,誰知結果也是一樣。他心想是否電腦的問題,於是他又買了新電腦,誰知結果也是一樣。

其實在現實情況很多人也是一樣,沒有面對真正的問題。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中都與上司同事相處不愉快,卻一直認為是自己運氣不好,是公司不好,是女上司不好,是同事太多是非,卻沒有反思過是否自己的問題。

在事業上一直賺不到錢,因此不斷轉環境,轉工作,期望有新結果,卻沒有看到原來是自己一直做事不堅毅,經常逃避責任,以得過且過的心態去做事,最後得到賺不到錢的結果。

【一個不懂游泳的人,再轉幾多個泳池也不會因此而懂得游水】

選擇比努力重要,然而在每次做選擇前,要懂得先問自己是否在「轉泳池」,為自己找藉口逃避面對真正的問題。

共勉之

若一個創業者眼中都是敵人,那麼創業途上將荊棘滿途,以下數點值得大家參考:

1. 一定要爭得你死我活的商戰是最愚蠢的,懂得共贏才能做得更大,獲得更多;

2. 若眼睛中全是敵人,世界就全是敵人,無論是員工、是對手、是客人都是敵人的思維,怎能成就更大事業?

3. 商業競爭無可避免,只是在競爭的時候不要帶仇恨,寶馬與奔馳競爭多年卻沒有說過一次對方壞話,因此才能共分天下。帶仇恨的商業競爭只會導致失敗及被淘汰。

4. 競爭的樂趣就像下棋一樣,今日輸了只再來過就可,若失敗便退出市場,那麼擊倒自己的並不是對手,乃是自己弱的心。

5. 真正做企業是沒有仇人的,心中無敵,天下無敵。

共勉之

人生無時無刻都在銷售,不論是賣產品,賣服務,賣價值觀,甚至賣形象也好,我們都是不停地在銷售。

我深信我們自出生起每個人便都是銷售的天才,問題是經我們銷售後,令這事物(或自己)得到更多人喜愛,還是令更多人討厭。

一支平凡的筆放在不同的人手上能賣出截然不同的價錢,分別就在於我們賣的是「價值」還是「價錢」。

一罐可樂放在士多中只賣幾元,同一罐可樂放在五星級酒店餐廳中卻賣百多元,分別就是「價值」。
因此懂得銷售的人都在「賣價值」,不懂銷售的人卻在「賣價錢」,以為越平宜便越多人購買。

一支樽裝水在酒店賣上百多元算是極限,若是在沙漠中一個快要渴死的人,你想他願意出多少錢來購買這支水?

當我們明白什麼是「價值」時,我們便能將「價錢」賣得很高仍然有人追著來購買了。

共勉之

我們快樂是因為我們微笑,而並非因為快樂而笑

有一個小女孩吃早餐的時候,看見爸爸愁眉深鎖,悶悶不樂,便對爸爸說:「爸爸,我在報紙看過一段報道,說態度積極的人,辦事效率較強,身體健康也比一般人好,你同意嗎?」

爸爸回答說:「那當然正確,所以我每天都保持積極的。」

女兒再追問:「爸爸你今天為何不告訴你的臉,也要保持積極的態度呢?」

爸爸聽了女兒的話,臉上再展歡顏,並說:「你提醒了爸爸要言行一致。」

激勵的力量:着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我們快樂是因為我們微笑,而並非因為快樂而笑。」意思是行動往往能夠影響心態,所以選擇積極行動最為重要。

共勉之

九年前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我的生意受到很大的影響,那時我收到一封窩心的Email支持及鼓勵我,事隔多年回頭一看,果然每個困境都有生命的禮物,當年的困境讓我得到很多成功的種子,沒有當時的經歷,便沒有今天的我,也沒有今天的SC01商會及希爾商學院。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稱的獅子,來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謝你賜給我如此雄壯威武的體格、如此強大無比的力氣,讓我有足夠的能力統治這整座森林。」

天神聽了,微笑地問:「這不是你今天來找我的目的吧!看起來你似乎為了某事而困擾呢!」獅子輕輕吼了一聲,說:「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來的確是有事相求。因為儘管我的能力再好,可是每天雞鳴的時候,我總是會被雞鳴聲給嚇醒。神啊!祈求您,再賜給我一個力量,讓我不再被雞鳴聲給嚇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他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的。」獅子興匆匆地跑到湖邊找大象,還沒見到大象,就聽到大象跺腳所發出的「砰砰」響聲。獅子加速的跑向大象,卻看到大象正氣呼呼的直跺腳。獅子問大象:「你幹嘛發這麼大的脾氣?」大象拚命搖晃著大耳朵,吼著:「有隻討厭的小蚊子,總想鑽進我的耳朵裏,害我都快癢死了。」獅子離開了大象,心裡暗自想著:「原來體型這麼巨大的大象,還會怕那麼瘦小的蚊子,那我還有什麼好抱怨呢?畢竟雞鳴也不過一天一次,而蚊子卻是無時無刻地騷擾著大象。這樣想來,我可比他幸運多了,不是嗎?」

獅子一邊走,一邊回頭看著仍在跺腳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來看看大象的情況,應該就是想告訴我,誰都會遇上麻煩事。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反正以後只要雞鳴時,我就當做雞是在提醒我該起床了,如此一想,雞鳴聲對我還算是有益處呢?不是嗎?」

在人生的路上,無論我們走得多麼順利,可是只要我們稍微遇上一些不順的事,就會習慣性地抱怨老天虧待我們,進而祈求老天賜給我們更多的力量,幫助我們度過難關。實際上,老天是最公平的,就像祂對獅子和大象一樣,每個困境都有其生命的禮物。

共勉之

領袖 VS 老闆

事不關己VS.設身處地

在領導的眼中,員工猶如棋子,就算同事說「我不想做」、「我做不來」,老闆一句「我不管,這是你的問題。」員工就要做到。

 

 

作為領袖,他們卻會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他們會考慮員工的長處及能力,分派不同的工作,員工得心應手,又可以發揮最高效率。

「我」VS.「我們」

「我的公司今年營業目標達到…。」領導習慣把「我」掛在口邊。既然公司是「你」的,公司賺的錢都是「你」的,功勞又是「你」的,作為員工為何要為「你」打拼?

一個成功的領袖就是明白工作者這種心態,會讓員工感受到自己都是公司的一份子,公司是「我們」的,「我們」公司賺到錢,「我們」有功勞。員工在這種工作環境及氣氛,更有打拼的動力。

著重流程 VS.關心員工

「你為什麼不依照規定辦事?」在領導角度而言,流程可能大過天,公司定下了規定,大家便要依照規定做事。

可是有時事情往往迫在眉睫,難道事情殺眼前還要慢慢填表格申請?領袖不會這樣做,所謂流程可以因實際情況需要而改,在領袖眼中,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員工往往比規定更重要。

老闆VS.同事

領導永遠都自以為高高在上,往往視員工為「下屬」,階級觀念極重。領袖卻視員工為「手足」、「同事」,大家永遠共進退,為做好一件事一起努力。

短視VS.高瞻遠矚

領導往往都是短視,為眼前的利益得失著急。作為領袖,會作完善的長線規劃,在危機來臨前早已未雨綢繆。

下命令做事VS.一起去做

「你去做這個!」雖然大家身為上班族,依照領導指示工作是天經地義,可是經常聽到這種指令式的說話,很多上班族都會覺得「整天就是點人做事!」不服氣的情緒愈積愈多。

領袖的魅力在於懂得鼓勵員工一起打拼,多說「我們一起做好一件事!」、「大家一起來完成!」,可以令員工更有動力,不會感到孤軍作戰。

專管雞毛蒜皮VS.分工合作

「句子這裡應該用逗號」、「你的報告為什麼不是雙面影印?」領導往往愛管工作上的雞毛蒜皮事,這會令員工壓力大、煩躁不安,隨時令員工出現「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情況。

而作為領袖,會相信員工的能力,依照員工的能力分派最合適的工作,員工自由度更多,可發揮更高效率。

專搶功勞VS.感謝團隊

工作目標大成功,領袖往往會感謝團隊付出的努力,絕不會像領導一樣,不懂得感謝員工的汗水之餘,更會獨吞所有功勞。

望而生畏VS.德高望重

很多上班族都很害怕老闆,與老闆成為朋友?開什麼玩笑!老闆約團隊吃飯?最好不要叫我……。

而作為一個領袖,往往會得到團隊或其他人的尊重,大家都希望從領袖身上學到一招半式管理之道,他往往是大家「取經」的對象。

用完即丟VS.細心栽培

領導的思維是用盡員工的才能去完成工作,而領袖反而會發掘員工的潛能,並加以栽培,讓員工得以成長。

想擁有自己的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不少青年創業的原因。2位80後女生,先後創業,最終下場:一個結業,一個死撐惟仍未做到收支平衡。創業夢背後,他們都犯了創業3個錯誤,第一錯是未有詳細規劃;第2錯是定位不清晰;第3錯是太過理想化。

20多歲的Elaine,有一個創業夢。她曾經幫襯「Party House」,眼見屯門區缺乏同類型場所,加上投資金額門檻低,只要裝修企理,有賣點,認為應很快會回本,故決定於屯門開業。可是手上資金有限,於是打算申請坊間的青年創業基金,「結果過唔到關,批唔到錢。」

手頭緊絀,無阻創業決心,她於屯門工廈區鄰近西鐵站一個約1,000平方呎的工廈單位,經營Party House,租金、裝修及添置家具等,只花約65,000元,佈置與設計以簡潔舒適為主。開業後,僅周末生意較多,其餘營業時間卻較為淡靜,故開業4個月以來,仍未能做到收支平衡,「初時以為這區沒有這類『Party House』,開業後才知道已有好幾間。」為了開源,她兼營攝影服務,卻發覺幫助不大,定位又不清晰,可是仍有租約在身,以致進退兩難,她明白到「事前沒有做好詳細資料搜集,太過理想化」。

同樣抱有創業夢的Joanna,30多歲,她早年見網上手做蛋糕店大行其道,以為毋須申請牌照便可經營,「後來才知道是違法,覺得既然要取得牌照,不如以街舖形式去做,又剛巧見到有個街舖在招租,於是在大角咀租了一個地舖,當時租金並不算貴。」至今,坐落博文街的蛋糕店,地舖被業主狂加租,是6年前的3倍,加上食材價格不斷上升外,還要面對網上蛋糕店的競爭,生意大受影響。Joanna自己並沒有營運經驗,加上合夥人又離場,雖有同行前輩提點,可是她指已經「蝕夠」,今年9月已有結束營業念頭,不想再捱多1年,故選擇聖誕、新年旺季前夕結業,改為打工。

年輕人創業前,應做好資料搜集,了解行情,及審慎評估風險,若能透過各行業界代表,交換心得,對創業有實質幫助。